1、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规模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与能源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近况开始引入低碳经济的理念,但大多对低碳经济的剖析多集中在其对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影响发面,忽略了其对国际贸易进步影响的剖析。因此,对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进步带来的机会与挑战的研究具备十分要紧的意义。
2、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进步是碳排放量最低、社会经济进步本钱最低与生态环境代价最低的经济模式,其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备肯定的改变用途,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进步。
3、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一)本钱增加,竞争优势降低
伴随近几年,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商品的本钱有所增加,国内的有的出口商品遭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出口限制。比如,遭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所设定的高额“碳关税”的限制,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出口商品的本钱,而且使得国内的商品在国际的竞争优势降低,出口的数目有所降低,从而致使了贸易限制,出现了贸易限制效应,这对国内的对外贸易有所影响。其中国内遭到冲击最紧急的行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业、金属冶炼加工液、金属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与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
(二)低碳经济使得全球贸易格局进行了重大调整
因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点的经济进步模式,它对于现行的国际贸易格局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进步时尚,并使得国际贸易格局进行了重大且根本性的调整。具体来讲,国际产品贸易格局和区域贸易格局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产品贸易格局方面,一些传统能源和资源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降低,而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比重将呈现出一个上升的态势。在生产消费过程中,高碳商品将逐步降低甚至消失,低碳产品则不断增加和更新。在区域贸易格局方面,因为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学会了较为成熟的低碳技术并拥有低碳产品,它们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而对于那些新兴国家和进步中国家来讲,其高碳经济的进步模式尚未可以得到根本性改变,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将遭遇更多的高碳产品贸易壁垒,处于一种劣势的角逐状况。
(三)低碳经济促进了技术贸易与技术出售的角逐与合作
低碳经济定义的提出与推广推行,催生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特别是发达的欧美日国家早就认识到了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更新与能源开发,也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应该说,它们已经在低碳经济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中国和其他新兴世界的国家则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对于低碳经济定义的理解与推行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践和推进,在新能源和新环保技术方面的开发与借助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探索与推行的初期阶段。因此,发达国家提出要向进步中国家出售新技术,这就催生并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出售,并在该国际贸易范围中存在着角逐与合作的态势。
4、进步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的对策
(一)提升外贸企业的低碳水平
中国企业需要调整产业方向、提升技术水平,进步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在国际上的分工,需要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进步,进步成“两低一高”,即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另外,国内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国际标准,特别是其动态演变。并且推进企业管理逐步达成技术、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规范化、规范化和国际化需要,增加绿色环保方面的有关规范。
(二)加速低碳技术的应用
低碳经济进步的基础在于技术上的革新。相比发达国家,国内的低碳技术处于较为落后阶段,对此应重视对国际先进技术成就的吸收与引进,使技术革新节奏得以加快。但应该注意技术革新不应完全依托于引进或拓展国际合作,应坚持自主革新为核心,政府部门应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强财政投入力度,并促进其在实质生产中的应用,如此才可达成技术的应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低碳经济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国内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法渐渐转变,确保低碳产业得以飞速发展。以杭州所推广的“低碳产业基金”为例,其规模已突破50亿元之多,是在政府主导下拓展的低碳产业。而且该低碳产业重视低碳升级、高碳改造与无碳替代的投资方向进步。其中低碳经济主要指对原有材料及设施的升级;高碳改造具体指为能源的节省与减排工作的推进;无碳替代则指对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借助。
(三)转变出口方法,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在国际贸易中,所谓“大”只是从贸易总量上界定的。在中国的产品结构上,国内更多的是以资源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产品技术的出口相对较低。一些高技术出口少,有自主常识产权的商品的出口就更少了。因此,要提高国内国际贸易实力,需要不断调整商品和产业结构,推进低碳产业的进步,转变经济进步方法,走出一条符合低碳经济进步理念的经济进步道路。同时,需要政府加强对低碳生产企业的扶持,使企业在好的条件下进步低碳经济,使低碳进步理念在社会和企业中传播,进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改造与优化。
(四)健全有关法律体系
国家要继续健全环境方面的有关立法。在立法思想、原则与内容上要体现可持续贸易的需要,并保证有关法律的顺利推行,真的达成经济、环境的和谐进步。在健全国内立法的同时还应充分学会各国际公约和各国政策法规,熟知各种法规政策的约束性规则。另外还要熟知与保护环境有关的国际贸易方面的国际法律、公约和规则约束的重要程度。国内需要充分学会WTO规则中与争端解决机制有关的系列协议,熟知其约束性规则,如此才能保障国内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客观公平地维护国内的利益,进而增加与发达国家双边对话中谈判的筹码。
(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监督,打造环境
各级政府应借助各种方法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程度、必要性及利害关系,常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效果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准时进行有关报道和揭露。开通低碳经济互联网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交流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用途。应将地区环境评估纳入政府的政绩和绩效考核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督查机制,为国际贸易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5、小结
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进步理念与模式被应用在国际贸易中。大家需要抓住低碳经济的机会,准时转变我们的经济进步模式,特别是要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降低碳排放,生产出绿色商品,努力达成低碳技术革新,从而真的在国际贸易中取得存活与进步的机会。
(作者单位为安迪斯实业公司)